(一)總體分類
1.中建國際建設有限公司,簡稱“中建國際”總部在北京
2.中國中建地産有限公司,簡稱“中建地産”總部在北京
3.中國海外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海外”總部在香港
4.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建築”總部在香港
5.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中海發展”總部在香港
6.中海地産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海地産”總部在深圳(内地)
其中:
1、2、3爲同級别的公司同屬中建總公司控股
4、5爲同級别,同屬3旗下在香港的上市公司
6是5的内地地産業務品牌,一套體系兩塊牌子
1、4爲建築承包商,2、5、6爲地産開發商
3、4、5、6的校園招聘統一稱爲“海之子”,但4、6的“海之子”是不同體系
(二)中海地産和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是什麽關系,怎麽都叫海之子?
1:中海地産和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是什麽關系?
中海地産和中國建築國際集團都是中國海外集團的二級公司,也都是在香港上市。
中海地産是做内地房地産開發業務的,股票代碼HK.00688,跟萬科、保利類似;
中建國際是做境内外承建業務,股票代碼HK.03311,跟中建三局、中建五局類似。
簡單的說,中海地産是甲方,主要工作内容是專業管理,工作的面比較寬;中建國際是乙方,主要工作内容是專業技術,工作的内容相對精。用現在集團内流行的說法,中海地産是培養管理人才的,中建國際是培養專業人才的。
2:爲什麽都叫海之子?
海之子招募計劃:這個是中國海外集團針對自身企業特點,創立的一個針對應屆畢業生的人力資源品牌計劃。計劃涵蓋了在校實習、應屆招募,入職起航,崗位培養,業務錘煉等多個環節,前後最長可達4-5年。
前些年,由于招募需求數量有限 ,地産業務和承建業務兩個公司的招募是合在一起進行的,但是近年來,由于地産業務在内地市場上不斷的擴張,以及地産業務線對人才需求的進一步精細化,現在,兩家公司的招聘已經分别獨立進行了。
當然,如果大家有印象的話,今年四月的時候,還有一個單位也來學校招聘過海之子,叫做中海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這個單位業務範圍主要是:1基建業務經營與管理,2城鄉統籌投資。也是近年來發展較快的一個公司。因爲也是海外集團旗下的單位,所以他們的招募也叫做“海之子招募計劃”。
(三)附網上詳盡博文一篇:
又是一年招聘季,被稱爲“史上最難就業年”的過去不知道會不會意味着一個更好的環境的到來,或者又會有很多學生趕着熱潮找工作。我已經畢業兩年了,可是想起自己過去找工作的經曆很多的畫面曆曆在目的,其實總是會有一種想要傳承的沖動的,說起來怎麽人也是有群體性的麽。網上看到很多的面經,很多的公司進入的簡介和方法,我就按照我的角度來給打擊分享一些找工作中的事情,希望能給即将面臨就業的建築土木類學校的學弟學妹們一些幫助。
不說那麽多空的虛的了,來點實在的緊貼題目的。作爲土木建築行業的最最主流用人單位,同時也作爲就業最對口的專業和學校,在招聘的過程中我們遇到太多中建開頭的單位,遇到太多的打着“海之子”旗号招聘的單位,或者說我們有的時候甚至會看到中建的名号,中海“海之子”的名号就會上去投遞簡曆,可是很難在選擇前期就對這些公司的業務,強項等有一個具體而全面的認識。我也是在加入中建體系之後聽過許多前輩和日常工作的熏陶才慢慢明白了其中的關系和道理。爲了讓學弟學妹們少走點彎路,提早對這些有個認識,現在我把我整理到的一些資料共享給大家,有的地方如果有什麽問題歡迎大家一起蓋樓把問題彙總起來,集體的力量才是偉大的啊。
無圖無真相,先上圖,先上圖:
中建,中海,中海地産,中國建築國際,中海投資的關系,可以從上面的圖看的出來。
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簡稱中國建築,組建于1982年,是國務院國有資産監督管理委員會直接管理的大型建築房地産綜合企業集團。伴随着國家改革開放政策,是爲數不多的不占有大量的國家投資,不占有國家的自然資源和經營專利,以從事完全競争性的建築業和地産業爲核心業務而發展壯大起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
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是中國海外的母公司,中國海外集團是中國建築國際有限公司(3311.HK)、中海地産(0688.HK)、中海投資的母公司,他們是祖孫三代的關系。
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旗下有中建一局到中建八局,中建鋼構,中建裝飾,中建海外事業部等公司。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旗下的中建一局到中建八局等主要是以工程項目的承包施工爲主營業務的。每年有大量的用人需求,這些用人需求來自兩個方面。第一,建築行業本身對人才的需求量比較大;第二建築行業因爲各個方面的條件都比較艱苦,人員流動性非常大。
海之子——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3311HK)是中海集團針對香港和澳門等國際業務運營的一家建築公司,優勢在于多年積累的工程施工經驗,以及與國際接軌的施工水準,在于和國際接軌的薪酬水平。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于一九七九年開始在香港從事建築承包、基建投資及其相關業務等。二〇〇五年七月,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于香港聯合交易所主闆上市(股份代号:3311HK)。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是香港大型建築商之一,持有五個由香港特區政府發出的最高等級的建造執照(C牌),可競投标額不受限制的公共樓宇建築、海港工程、道路與渠務、地盤開拓及水務工程,亦被納入第二組打樁類别專業承建商名冊,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最大NW2承建商之一。三十多年來,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卓越的競争優勢立足建築行業,一直發揮建造高素質、高難度工程的核心專長,在香港、澳門、中國内地和海外先後承建了1000多項工程,在各方面累積了豐富的經驗。憑借卓越的專業能力,近年積極在中國内地開展基建投資和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設業務,累計投資總額300多億人民币,成爲繼建築承包業務之後又一核心業務。
上圖:
海之子——中海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海投資)秉承“政府企業放兩邊、農民兄弟擺中間”的經營理念,以發展“三養産業”(養生、養心、養老)和現代新型生态農林産業爲基點,形成以統籌城鄉業務爲核心的主導産業,結合股權投資、産業投資等業務,打造成熟、系統的經營模式和産品結構,構建新型産業集群。目前,中海投資擁有重慶黎香湖、淄博文昌湖、華山太華湖、成都龍泉驿、惠州羅浮山等統籌城鄉項目,形成了親頤、中海黎香湖、中海華山城等産業品牌;新興産業投資和股權投資産業項目主要包括山東萊州港務,中海物流、國元信托、國元投資等多個項目。
海之子——“中海地産”是中國海外集團房地産業務的品牌統稱。“中海地産”是中國海外集團房地産業務的品牌統稱。房地産開發是公司的核心業務,曆經 30餘年的發展,成功打造“中海地産”行業領導品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定“中海地産”爲“中國馳名商标”。 中海地産已形成以港澳地區、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東北、中西部爲重點區域的全國性均衡布局,業務遍布港澳及内地30餘個經濟活躍城市,爲逾百萬客戶提供了數十萬套中高端精品物業。2012年,累計實現房地産銷售額1115.2億港元,淨利潤187.22億港元。
說了很多中建的知識和信息,我也來說一說“海之子”的名号吧。記得還在學校的時候我就被各種各樣的“海之子”搞混了,中國建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3311.HK)叫“海之子”,中海地産叫“海之子”,中海投資也叫“海之子”……尤其有段時間宣講會紮堆,當時我們太多的學生都淩亂了,包括我,現在的我作爲一個過來人,跟大家細細分享下“海之子”的品牌故事。
在中國内地,中海是爲數不多的一家堅持關鍵人才内部培養的企業。相應地,中海對于校園招聘的重視程度也被提升到長遠的戰略性高度,中海堅持公司中高級員工由校園招聘産生,這樣一系列的人力資源戰略和定位産生了“海之子”的品牌。
在中海人力資源管理策略中,通過進行品牌的營建并内化爲組織核心能力,爲公司戰略實現帶來了動力支持,并逐步成爲公司内部品牌的重要構成元素。“海之子”系列傘狀品牌及其系統化經營是其中典型的案例,并已經在業内和高校當中赢得了良好的聲譽。
追溯中海校園招聘的發展曆程,其對大學生招募培養的高度關注和不斷革新由來已久,經曆了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的過程。從2001年開始,中國海外集團在内地連續啓動校園招聘戰略。大學生入職培訓發展至今已曆經十屆,沉澱并引申出新員工培養的中海特色和典範效應。
2005年,“海之子”被正式确定爲新接納畢業生的代言符号和概念名稱。同時,中海在“海之子啓航班”(大學生入職培訓)成功實施品牌化運作後,快速地延展并成功孵育出“研習計劃”、“招募計劃”、“實習計劃”、“啓航計劃”等子品牌。
“研習計劃”、“招募計劃”、“實習計劃”、“啓航計劃”在整個中國海外集團系統内已經實現品牌化運營。在此基礎上,中海投資結合自身發展情況爲海之子量身定制了一套爲期2年的中海投資海之子“培養計劃”。培養計劃将兩年的時間劃分爲文化導航、能力保障及績效引領三個階段共十五個環節,通過制定培養期目标,實行導師培養,目标導向,對海之子成長的每一階段制定針對性的培養措施,從而明确海之子培養方向,幫助其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能力和專業成就能力,促使每一位海之子快速成長。
由此可見,在中國海外旗下的公司的校園招聘都會被稱作“海之子”,中海集團對“海之子”的定位和發展戰略是具有統一性和長遠性的,隻是各個不同的公司會因爲自己主營業務的不同和從事行業的不同對“海之子”有不同的培養方向。歸根結底還是一句話,中海集團對校園招聘學生的關注和負責态度是非常值得稱贊的,也是每一位能夠加入中海集團的學生值得驕傲的。
又想起一個詞“海盜計劃”,王石說過,他最需要的人就在中海。而這樣的觀點不正是來源于中海對人才的重視和培養麽。
相信很多長輩給大家都說過,選擇一家公司要選擇的是它的背景,國企、央企還是私企,選擇它的行業,是朝陽行業還是夕陽行業,選擇它的平台,是重視培養和塑造還是粗放發展。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一個比較明确的答案。有什麽問題或者有什麽寫的有錯誤的地方歡迎大家蓋樓交流。